质谱仪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分析仪器之一,尤其近十年来,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快速发展,使得质谱仪器成为了实验室常备工具。然而,全国各大实验室几乎全是国外生产的质谱仪。所以,提高国产质谱仪器的市场占有率及制造水平成为了目前最受关注、最急迫的事情,国家层面也在不断加大对此方面的支持,2011年开始的科学仪器重大专项对质谱项目的总投入超过3亿元。
而现实是,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仪器研发专业寥寥无几,国内专业的质谱仪器研发人才出现断层,导致各仪器公司一将难求。
令人稍感欣慰的是,由于政策、科研条件的逐渐改善,海外留学人员回国潮已经形成。其中,2013年6月,安捷伦实验室(原惠普实验室)质谱前沿技术研发专家李刚强,加盟国内上市仪器公司聚光科技,任科学仪器首席科学家。
李刚强加入聚光科技的背景和原因是什么?加入聚光科技后,进行的主要工作有哪些?关于聚光科技承担的两个重大专项,将如何进行?目前进展如何……带着这些问题,仪器信息网编辑近日采访了他。
“加入聚光科技并不偶然”
自从1984年到联邦德国吉森大学留学,李刚强先后在全球著名的德国Spectro公司、美国惠普公司(后转到安捷伦公司)任职,以及和Duesseldorf大学、印第安纳大学、密西根州立大学和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等有过合作。是什么原因促成了李刚强先生回国,并加入聚光科技?
“加入聚光科技并不偶然,我们那一代人坚信‘科技救国’,相信自己肩负着这一使命。”
李刚强介绍到,“我在国外工作多年,一开始对国内质谱现状不是很了解。后来国内的朋友经常鼓励我,‘你回来看看,像你这样的人在国内很受欢迎,会有很多事情可做。’在他们的介绍下,也慢慢地了解了国内质谱行业的一些情况。”
“两年前,聚光科技开始联系我,并且之前亲自到聚光科技考察了几回,老实说非常受鼓舞,聚光科技是一个非常有朝气的公司,继续好好做会很有前途。”
李刚强在国外工作近30年,现在回国加入聚光科技,工作环境、工作性质等肯定会有一些变化,他是否适应这种转变?
李刚强表示,“国外、国内的工作环境、工作性质等确实有一些不同,不过回来前,我已经估计到了这种情况。”
“在国外做科研,确实比在国内方便得多,在国外一些想法很容易得到验证和实现。在国内由于基础加工工艺、设备等的问题,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做出来。但是,这些都是小问题,并且慢慢的一定会进步的。”
“国内质谱行业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储备不够,人才培养是我到聚光科技之后非常想做的事情”
李刚强如何看待国内质谱行业存在的问题?国内外质谱技术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?
“国内质谱整体水平与国外成熟的水平相比差距比较大,当然,我们不需要走他们走过的路,而是要站在他们的‘肩膀’上再发展。但是,开始的时候,我们一定要向他们学习。” 李刚强认为,“国内质谱行业存在的问题,我觉得比较突出的就是‘储备不够’,其中最严重的是‘人员储备不足’”。
“国内质谱研发团队普遍很年轻,年轻则缺乏经验。团队中有的人之前没做过质谱,甚至有的人一开始连质谱是什么都不知道。要这些人马上就能创新,难度很大。原来在国外一起工作的研发人员,几乎都是做了十多年的质谱学、质谱仪器,如我自己除了FT-MS没做过外,其他的几乎都做过。除了系统工程师之外,那些机械工程师,电子工程师也都是做了10多年或更长时间,他们对于质谱仪器的原理和技术细节,也都掌握得比较好”
“现在我们有一个优势,就是我们的速度比他们快,我们的这些人比他们勤奋。我们几乎天天加班,周末也会加班,这在美国几乎是不可能的。”
“那些大公司赢我们不在比我们勤奋,而是他们有长期的积累。国内仪器行业还要经历过一段时间,乐观地说,至少需要10年的积累。”李刚强说到,“现在经常发生‘一种技术一旦不赚钱就要砍掉’的情况,这是最糟糕的做法。某一项技术1、2年看不到成绩,可能忽然间就会看到一丝光明。如果别人有这个技术储备,你没有,那么你拿什么和别人竞争?我们应该把基础的东西做起来,应该把人才队伍培养起来。等到十年后,有了人才队伍、工业结构,我们做什么都会得心应手。”
任何事情的成功靠的都不是一个人,而是一个团队。李刚强的到来,将会给聚光科技的研发带来什么?
“国内仪器人才培养是大问题,有3、4年质谱研发经验的人很少,5、6年经验的人就更少了,”李刚强谈到加入聚光科技之后要做的事情,“人才培养是我到聚光科技之后非常想做的事情。并且,要培养的不仅仅是系统工程师,还有电子工程师、机械工程师……。”
“做好人才培养,让其觉得个人在企业有发展余地,企业有发展前途,最终才会留住人才,从而保持了企业研发团队的稳定。我现在采取的培训方式是让研发人员自己学习。当然,我或其他专家来讲课也可以,但这种讲课像‘填鸭’一样,但每个人掌握的程度不一样。所以,最好的方法是学员自己来讲。例如,给电子工程师一个任务,请他从电子轰击型离子源最基本的原理讲起,历史发展、变革、应用……,可以准备1、2个月,讲错了也没关系,大家讨论纠正就好。培训时候,不但系统工程师要来听,机械工程师、应用工程师都要来听。”
“让做ICP-MS的人来听听有机质谱,做应用的人给研发的人讲讲课……。在员工中养成学习的风气,使其保持好奇心,鼓励大家积极创新。一个人有专门的知识是必要的,但是知识面、眼界一定要打开。”
“聚光科技的质谱还处在学习阶段,今后会向更高端的质谱发展”
加入聚光科技后,李刚强的工作主要是?关于聚光科技质谱仪器研发与产业化,李刚强将如何进行?
“我是一个比较现实的人,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全力以赴把公司现有的质谱产品做起来,把基础打好,今后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。我非常反对仪器还没有成熟就推向市场,那是拿企业的名声在赌博,代价太大,并且很难弥补回来。”
“仪器研发周期很长,就像人们常说的‘十年磨一剑’,企业要能‘忍耐’。”李刚强讲了个有趣的事,“2000年安捷伦开始要把ESI-TOF推向市场时,市场经理还没有结婚,直到这个人生了第二个小孩,这台ESI-TOF还没上市。”
李刚强现担任聚光科技的科学仪器首席科学家,其如何制定聚光科技未来在技术和产品开发方面的战略?
“这不是我一个人拍脑袋决定的事情。我加入前,聚光科技已经考虑了很多,主要依照聚光科技的实际情况来制定,我们制定的是5年发展计划,而不是像一些大公司那样制定到2020年那样长远。”
“目前,聚光科技的质谱还处在学习阶段,其中首先要把已经启动的工作做好,未来我个人觉得质谱还是向着生物有机质谱方向发展,这个范围更宽。所以,我们今后会向更高端的质谱发展。而如果现在我们就做很高端质谱,则脱离了我们的现实。”
业内经常曝出专利侵权纠纷,像珀金埃尔默控告布鲁克、安捷伦质谱专利侵权等,聚光科技是否会面临专利困扰?
谈到专利问题,李刚强说到,“我们现在做的东西基本上不会受到专利的影响,而且,我自己也做了很多专利。但是,将来我们继续做下去,可能会遇到专利障碍。”据了解,至今为止,李刚强个人作为发明人获得了35项美国国家授权专利以及几项欧洲与日本专利,其中包括多种质谱技术。
“别人已经有了这个专利,我们就不敢再做这个,这是一个误区。如果我们想要做什么,就要想办法找到自己的技术路线,很多技术都有多个解决方案,专利不是唯一的那一个。”
“三高”是核心发展方向,看好“便携质谱”
1984年开始,李刚强真正接触质谱,之后的职业生涯中,主导或参与过TOF、ICP-MS、磁质谱、ESI-MS、Q-TOF、LIT-TOFMS等的研制。可以说,李刚强非常了解质谱仪器技术的发展,对于质谱技术未来的发展前景,其有何观点?
李刚强首先说到,“高灵敏度、高分辨、高速度是质谱技术核心发展方向,也是最有可能突破的技术方向。快速、分辨率、灵敏度三样同时兼得很难,可以挑两样,主要看应用上你看中哪样。”
“其次,离子源、碰撞池等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,是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。”
“第三,仪器要普及,即不仅仅是做高端的仪器,也要做便携仪器,使其在医院、水文站、水产公司、城管都用得上。便携仪器主要有体积小、仪器移动速度快、准确、可靠等优点,并且随着发展仪器成本会越来越低。”
谈到便携仪器,李刚强还说到,“看好便携仪器的原因还有,一是国外大公司在这方面还没有真正‘醒’过来,他们目前主要集中在大型仪器的竞争上,所以我们要抢先占领这个市场。二是便携仪器还有很多应用领域亟待开发,如军队、国土安全、应急等,这个市场要大得多。目前聚光自主研发的Mars-400系列便携式气质联用仪就已经成功应用于环境、安监、公安、防化等多个领域。并且在充分了解各行业用户的检测需求、使用习惯以及经济实力的基础上,Mars-400系列产品在不断的改进和延伸,即将推出多款系列产品,以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。可以说,未来聚光科技会加大力度在便携仪器方面,继续细化、将仪器做的更可靠。”
Mars-400便携式气相色谱-质谱联用仪
采访编辑:刘丰秋
附录1:李刚强简历
出生在厦门。
文革时因为家庭问题被剥夺过一年进中学的机会。1974年高中毕业,做过电工、钳工、也当过锅炉工。
1977年作为文革后第一批大学生考进合肥工业大学精密仪器专业。
1982年毕业后到厦门大学协助季欧教授创建厦大科学仪器系。
1984年获教育部世界银行贷款,到联邦德国留学,在吉森大学(Justus Liebig University Giessen)第二物理研究所师从 Hermann Wollnik教授1987年获得物理学的Diplom学位。Diplom期间研制的无栅极离子反射透镜的飞行时间质谱(TOFMS)为最早这类型的仪器之一,获得两项美国专利。
1991年,在Wollnik教授和 H. Matsuda教授(日本Osaka University)的指导下完成了一台以Wien滤质器为主体的,用于研究分子在固体表面裂解(SID)的磁式双聚焦质谱仪,并以优秀的成绩(magna cum laude)获得博士学位。
博士毕业后,加入德国Spectro公司。主持当时刚刚起步的等离子质谱(ICP-MS)仪器的研发。1993年初,加入了美国印第安纳大学(Indiana University)Gary Hieftje 的研究室。在那里,首次成功地将飞行时间质谱用于ICP电离技术。此技术获得美国专利后,技术转让给了Leco公司,生产出 Renaissance ICP-MS商品仪器。
1995年加入了惠普实验室(Hewlett Packard Laboratories),后来又转到安捷伦实验室(Agilent Laboatories)。在HP和 Agilent期间,主要做质谱技术的前研研究,也参与了许多产品项目的开发。
在Agilent 工作期间,亦有几年参加过微流技术(microfludics), 原子力显微镜(atomic force microscope)的研发。
至今为止,作为发明人获得35项美国国家授权专利以及几项欧洲与日本专利。
附录2:关于聚光科技
聚光科技总部位于中国杭州,是世界领先的环境与安全检测分析仪器和服务供应商,拥有国际一流的研发、营销、应用服务和供应链团队,致力于业界最前沿的各种分析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,提供满足全球市场需求的高端分析测量仪器、完善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和售后服务。公司于2011年4月15日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,股票代码:300203。
聚光科技经过在实验室仪器市场的多年战略布局,目前已成功推出系列近红外分析仪、便携式GC-MS、通用型气相色谱仪、通用型气质联用仪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等在内的通用分析仪器;通过并购北京吉天公司,产品丰富了原子荧光和前处理设备,成为包括色谱、质谱、光谱、应急检测以及前处理设备等在内的全方位解决方案供应商;另外,通过与国内外多家知名供应商的战略合作,在重金属能力建设、县级/地市级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、应急监测车等重大专项中,提供完整的整体打包解决方案,充分满足用户需求。
实验室仪器市场,成为聚光科技未来十年的主战场之一。
聚光科技在不断努力,立志成为国内最好、国际主流的实验室仪器供应商。